|
|||
![]() |
|||
人口流动的浪潮再次改写了中国区域经济版图。最新统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4年广东非流动人口突破1.27亿大关,较上年净增74万人,以总量、增量、出生人口三项指标全面领跑全国。这标志着岭南大地不仅连续18年稳居全国人口总量榜首,更在暂别两年后重夺人口增长第一省桂冠,展现出强大的人口虹吸能力与生育活力。 后疫情时代的人口迁徙重启,为广东带来新一轮人口红利。2023-2024两年间,全省非流动人口累计增加123万,相当于再造一座中等城市。与浙江等单纯依赖外来人口的省份不同,广东呈现出自然增长+机械增长的双轮驱动特征:2024年47万自然增长人口与27万净流入人口均居全国前列,形成独特的人口增长范式。
在生育层面,广东以113万新生儿刷新纪录,连续7年蝉联生育冠军。这个占全国9%人口的省份贡献了11.8%的新生儿,其出生规模甚至超过江浙沪总和,更是东北三省的三倍之多。开放包容的社会氛围与完善的生育支持体系,使得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在经济强省焕发新活力。 人口持续流入的背后,是广东强大的经济底盘在释放引力波。465.9万个二三产业法人单位构筑起现代产业矩阵,过去五年新增就业岗位675万个,形成对劳动力的强吸附效应。广深双核引领、佛莞万亿工业加持的都市圈格局,为不一样的层次人才提供发展空间。相较之下,江苏同期就业岗位缩减50万的对比,更凸显广东的经济活力。 这种就业蓄水池效应形成良性循环:五经普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每8个广西人、13个湖南人中就有1人在粤发展,中原大省河南、湖北等地每年向广东输送超200万劳动力。近3000万外省户籍非流动人口与千万新广东人,共同构成大湾区建设的生力军。 在全国人口见顶的宏观背景下,广东的逆势增长尤为耀眼。与人口前五省份中其余四省(鲁苏豫川)的负增长态势形成鲜明对比,山东连续两年人口缩水82万,江苏首现零增长,更凸显广东的单极地位。户籍人口突破1亿大关后,广东正加速缩小与河南的户籍人口差距。 回望发展轨迹,这场人口逆袭堪称奇迹:从改革开放初期全国第七人口大省,到2007年超越河南登顶,再到如今实时人口达1.5亿,广东用40年完成三级跳。这种跨越既得益于世界工厂时期的人口红利积累,更源于转型升级阶段对高品质人才的持续吸引。 面对15.7%大学人口占比与京沪苏的差距,广东在2024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大会上抛出百万英才汇南粤新战略。广深率先拆除学历落户门槛,求职补贴、免费住宿等政策形成组合拳。但更深层的竞争力在于:全国1/4的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超7万亿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以及敢为天下先的营商传统。 在这场人才争夺战中,广东清醒认识到:单纯的人口规模优势正在让位于质量竞争。当孔雀东南飞变为双向流动,如何将过路客转化为新粤商,成为关键命题。从来了都是广东人到留下就能闯出新天地,这片改革热土正在书写人口红利的2.0版本。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纵深推进,广东的人口故事远未完结。在生育友好型社会构建与全球人才高地打造的双重进程中,这个人口大省的每一次呼吸,都在牵动着中国区域经济的神经。 人口变迁背后,广东连续36年稳居全国GDP第一,14.16万亿元的经济总量让它如同一座“大山”,几乎无人撼动。 具体来看,广东的制造业依旧是全国最强,无论是家电、电子还是纺织,这些产业支撑了广东的经济基本盘。但仅靠传统制造业,广东显然无法保持强大的竞争力。过去几年,广东在新能源、智能制造和现代服务业上的布局堪称“教科书级别”。 江苏常被称为“黑马”,但这匹黑马,早已成为全国经济的顶梁柱之一。2024年,江苏的经济总量逼近广东,增速更是高于全国中等水准。如果说广东是靠“稳”,那么江苏就是靠“快”。 江苏的崛起,离不开高新技术产业的爆发。南京的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苏州的先进装备制造,几乎撑起了江苏经济的大半个天。“科技+制造”的组合,让江苏在产业转型中脱颖而出,而这背后,是江苏多年来的产业政策和教育资源的积累。从高校到科研院所,江苏有着全国最密集的创新资源。
根据两地最新数据,2024年广东省GDP为 14.16万亿元 ,江苏省GDP为 13.7万亿元,两省差距为 4626 亿元。 |
|||
相关新闻
推荐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