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7 02:28:46 作者:安博体育平台
图为河南省非物质文明遗产欧营铜器制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欧阳廷如正在煅烧欧营铜器。李运哲摄
“叮——当——咣!”初夏时节,在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麦岭镇欧营村,阵阵铜锣声起,时而洪亮空灵,时而淳厚铿锵,时而低如私语,时而洪亮悠长。铜锣声便是家喻户晓的欧营铜器。
欧营铜器是我国特征的锣鼓扮演用乐器,包含各类社火铜器、舞台铜器、打击乐器等,在很大程度上保留着古代乐器的文明特征,大范围的使用在传统戏曲、曲艺、音乐、舞蹈及宗教仪式、节庆节日等场合。
据《襄城县志》记载,欧营铜器的制造始于北宋,兴于元明,通过千年传承开展,终究构成了现在欧营铜器共同的制造技艺。2021年7月,欧营铜器制造技艺被列入第五批河南省非物质文明遗产代表性项目。
5月10日,在欧营村的襄城县海鸥乐器有限公司出产车间,漆黑的锅炉、火红的铜块都在诉说着欧营铜器陈旧的前史。
本年69岁的欧阳廷如是河南省非物质文明遗产欧营铜器制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也是该企业的负责人。他从1976年开端有用学习欧营铜器制造技艺,40余年的实践让他对全套流程已是纯熟于心。
欧阳廷如介绍,欧营铜器现在仍保留着一部分传统的老制造流程与工艺,详细制造流程主要为熔铜、注模、打坨、定型、淬火、修容、定音。
“熔铜是第一个过程,铜和锡要严厉依照特别的份额,这样熔铸出来的资料称为‘响铜’,具有必定的硬度及韧度。”欧阳廷如介绍,在所有工序中,打坨是个技术活,也是个力气活。
他回想称,早年间打坨最少需求五个人,一人撑钳,一人拉风箱,多人打锤。由于炉火小,撑钳人有必要把烧红的铜坨敏捷移到锻台上,一遍一遍烧,一圈一圈打,直把铜坨打得契合尺度,这一工序才算完结。
“现在是使用空气锤打坨,力度可自在把握,曾经每天最多打一二十斤,现在每天能够打一二百斤,功率提高了不少。”欧阳廷如说。
同样在欧营村,襄城县宏声乐器有限公司负责人欧阳长伟正和工人们接力把烧红的铜片敏捷钳上锻台,伴随着空气锤有规则地锻打,一件件铜锣镲很快成型。
“他人都说‘抓住时机’,咱们这叫‘趁热打铜’。”欧阳长伟介绍,通过定型、淬火,随后便是修容,这个工序主要是把锣边剪齐,把锣面锤平锤圆。
说话间,只听见“刺啦”一声,水气升腾,淬火完结。欧阳长伟拿起东西剪齐边际,再用专业刀具渐渐挨近铜器,铜锣飞旋,铜屑飘动,漆黑的铜器登时就显露金色,显得润滑而有纹路……
“千锤打锣,一锤定音,音是魂灵。”欧阳长伟说,在整个制造的过程中,定音是技术性最强的一道工序,是机器不能替代的,全凭听力确认铜器的腔调,特别是最终一锤,只要用力恰当,才干定音精确。
但见,欧阳长伟手持一面铜锣,举锤熟练,轻重有致,只听“咣”的一声,铜锣发出了具有穿透力的声响。
现在,在欧营村,像欧阳廷如、欧阳长伟这样仍在从事铜器制造的有百余人,产品订单来自全国20余个省、市、自治区,部分订单还来自海外。
“现在欧营铜器的加工技艺仍靠宗族、师徒之间以身作则,没有详细的量化目标,需求学徒通过长期实践才干把握,这也是传承人培育不易的原因之一。尽管如此,仍是期望能有更多年轻人能参加传承部队,让全世界都能听到欧营铜器的声响。”欧阳廷如说。(完)